欢迎访问陈氏后裔宗亲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陈氏源流 陈氏人物
陈氏新闻 陈氏企业
陈氏世系 陈氏谱序
陈氏视频 陈氏家风
陈氏家谱 陈氏家训
寻根问祖 陈氏楷模
陈氏春秋 家谱常识
郡望堂号 宗亲活动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陈氏楷模 >

兰州陈管营陈氏家族考略

时间: 2023-06-10 16:21 作者:消息 来源:网络 点击:

兰州陈氏家族,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自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因屯边迁至兰州后,已繁衍了,600多年,历经,25代。现主要居住在兰州市西固区陈坪街道办事处所辖的陈管营、新滩、东湾三个行政村,人口约六七千人。
同中国许多传统家族一样,陈氏家族也保留有记载家族历史的家谱。大凡兰州附近各大姓家族,除较有名望的几姓外,其他家族历史多不清楚,即使偶留有家谱,一般都简单称自己是在明初来自山西大槐树。实际上山西大槐树在明初时为一移民屯边的中转站,实不能说明其来源。而现存我陈氏家谱,则与之不同,相对来讲,记载体系较为完整,叙述清楚,是研究明初西北屯边史、开发史、人口迁移史的谱牒档案,同时对西北其他姓氏家史研究及西北历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作用。
陈氏家谱总谱已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现存陈氏家谱实为支谱,主要有三个版本,即清光绪五年、民国十九年、民国三十四年本。但其中最为可信的乃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由陈氏第十五代祖陈大器所重修之本。
陈大器是陈氏十一祖陈守知所生6子中三子陈毓睿之后,其父陈泗,号东山,在当时还是个读书人。陈大器重修家谱为其父所记生平时写道:
       东山翁者,田舍郎也,亦儒士客也。自幼绩学未就,遂辍读而课耕,然当务农之暇,手不释卷,虽耄期而犹勤然。则翁之不见售子文衡者,非博浪之稚不利,亦时命之不偶耳,为之铭曰:
琴书之侧,阡陌之阳。若翁在此,鬓发苍苍。有诗有画,亦农亦桑。既俯仰以自娱,虽沦落有何妨。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下,陈大器本人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所以在光绪五年才由他重修家谱。但可惜的是他本人不能给自己上家谱,也许其后人中不复有如他的才学。所以家谱中在他自己的那一页,生平介绍却空空白白,因此对他的了解也只能仅限于此。
在当时,陈氏家谱重修后应编为六册,本着上推十代,以第十一世祖—一守知所生六子而分支谱,俗称六房。笔者所亲见者有五册,分为一、二、三、五、六这五房。每册封面左上方皆书“陈氏支谱陈官营”,皆采用折页装,外有厚纸函,纸函上另有壹、贰、叁、伍、陆汉宇,以示区别,纸函外还有木函。每册支谱内容都分五部分,分别为:一、陈氏家谱序略;二、陈氏家谱说略;三、世系考;四、序谱凡例;五、谱系,即家谱正文。其中前四部分五册完全相同,第五部分自十一世之前相同,之后各异。现将支谱原载内容摘录如下,以示佐证。
第一部分:陈氏家谱序略
主要记叙了陈氏家族简单的历史,追述先祖,及陈氏家族当今的状况,重修家谱的目的、原则及方法,其中在写到“祖”、“始”等时,都用清代流行的书写方法即一抬的格式,如遇到始祖超公、始祖而下二至五世、祖坟珉之志等。不论前面文字是否结束,均在下行拾头书写。现抄录如下: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则年湮代远,千秋之功德难详;家无谱则世异时殊;九族之亲疏莫考。谱之所系,不綦重哉?如我陈氏者原籍江南庐州府合肥县(今合肥市)太平乡建乙村人也。自始祖超公于明洪武二十四年以武功授百户职,次岁来兰,居城西三十里之地,即陈官营之名所由来也。瓜绵椒衍足相庆也,水源木本能不追欢颜。

始祖而下,二至五世仅有一家谱上有姓名记载和官职很大的,但无据可查,其它家谱上俱无考。据父老传闻于诸祖坟珉之志,六世祖谭公之后,世次名讳,历历可稽,故予之叙谱。以六世祖谭公弁谱首,信以传信,疑以缺疑,未知者不敢诬,已知者不忍忘也。谭有子二,长交信,次友信,而我即友信之一支也。友信有子五,长廷福、次廷禄、三廷佐、四延佑、五廷宝,而我则廷宝之一脉也。宝二子应达居长,应甲为幼,应达即我一门之祖,吉泰、恒泰之父也。泰以恒称者,乃我十世祖也。生子二,长守心、次守知,心无子,知子有六,长毓翠、次毓聪、三毓睿、四毓骥、五毓鳌、六毓哲,乃以第五子毓鳌承心之嗣,心祖之绪,自是不堕矣。六房之枝自是遂与矣。鸣呼!祖武堪绳,觉芳征之不远;孙枝何秀,沐手泽以常新。于是恭疏小谱,敬以略备世系考云尔。大清光绪五年岁次己卯十五世孙大器谨序。
第二部分:陈氏家谱说略

主要讲述了重修家谱的意义和一些具体方法及其理由,抄录如下:
       闻之,《礼》曰: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不迁于百者,别子之后也。继别者为大宗,大宗者宗统也,故不迁。五世则迁者,小宗之属也,继祢者为小宗,兄弟宗之,继祖者同堂宗之,继曾祖者再从宗之,继高祖者三从宗之,至四从则亲尽矣。故必迁此谱者,所以以五世为断也,五世亲尽而人世考,不忘所宗之念也。依次相推,而属于考外毁庙人祧之义也。单叙所出并及同生,亲亲云仁也。借子承祧,而务详所,自孝爱之深也。生死特标其年月,所以使后人及时追荐先祖也。坟墓也详其里居,所以教子孙随地而伸孝亨也。功名首叙其职衔言行,总撰为志述,所以表前人之贻,范后人尔,仍冀后人之光扬前人也,后之人得是意也。而世世叙之,将生则不愧为孝子贤孙者,死亦可以入先茔先祠矣,是为说。大清光绪五年己卯七月望日大器谨识。
第三部分:世系考
世系考记载了六房支谱中所共同的前十一世先祖,其中除始祖超公外,第二世至第五世多谱中不详:第六世以下至十一世记载较为详细,特别是第十一世祖守知,生六子,自此而六房乃分。虽然有这六房支谱之分,但后来因第五子毓鳌过继于十一世守知之兄守心,因此六房实为五房。现陈氏族中人多说自己为“五房”人,这里“五房”并非第五房,而实为除第五房之外其余五房之统称。此外,又由于当时陈氏为大姓,同乡异姓多有附姓、过继等之事,又有过继于陈守心的毓整一支,他们都尊十一世守知为祖。这些人自成一系,都称“三划子”(土语),也许意为居于三处。因此时至今日,陈官营之陈氏族人多数皆自称为“五房”人或“三划子”之人,其源流即在于此。
第四部分:序谱凡例
序谱凡例讲述了在家谱记载时所采用的一些固定形式与方法,规定了嫡庶之间的排列顺序,及承嗣、未归、原配、续配、小房等等的记载方法,并且还自十六世开始,规定了严格的“派字”,所谓派名所系非轻,派字不定,各有命名,久致尊卑不分,昭穆莫辨,因于十六世以下联派字,即:维、德、之、章、以、作、邦、光、芳、悦、克、保、名、定、锡、祥。亦有华、钟、之、章下同的。并严格规定了这些派字在姓名组成中的位置,如“维,宜中;德,宜下:之,宜中:章,宜下;以,宜中;作,宜中”等。这一规定,时至今日,也还是被陈氏家族中人,特别是五房中人,较严格地遵守着。现在陈氏后代,多为第十八代至第二十四代,在派字上即:之、章、以、作、邦、光,但也有例外,如在调查中发现和我所知的,就“之”字辈来讲,又有“万、登、玉、年”之异,但都为一辈。这一现象,在“三划子”这部分人中较为普遍。
第五部分:谱系

谱系,即为每房支谱正文。记载从第六世祖谭公开始,但因六房乃第十一祖时才分,因此,从第六世祖到第十一世祖的记载,各房支谱都相同。第十二世祖起,各房支谱开始分支。各代记载都有一定定式。
又因陈大器本人即十一世祖守知之第三子毓睿之后,所以他对三房支谱记述最为详细,如在描述其十二祖毓睿时说:

公蜚声校庠,☐名艺范,勤学好问,老而弥专。至其课徒训蒙尤,循循善诱,徒学者成有高山仰止之慕,乡人皆敬畏之。

这些描述除了是对先祖的敬美之辞外,有些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所见五册支谱来看,多记至十八九代,由于时代与观念的变化,以后家族中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不再在家谱上记载。

另有两种版本家谱,记载相异者如下:
       一、在民国十九年本中,封面题“皋兰陈氏家谱”,里面有“中华民国十有九年岁在庚午仲春月十八世孙登相、典薰体谨识”的题记。在记载始祖陈超时,有“一世授职祖,敕封昭信校尉公讳超”的叙述并且敕封的昭信校尉头衔自二世至八世一直世袭,第九世则为“九世袭职祖,敕封振威将军陈公讳伯勋”。这一版本晚于陈大器所撰之本,但“昭信校尉”、“振威将军”的职衔却是第一次出现。是可信的。
       二、在民国三十四年本中,封面题“陈氏家谱”,里面有“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冬十月一日,二十世后裔以谟敬书”题记。陈以谟在讲到始祖陈超情况时也较光绪本详细,但与民国十九年本亦不同,始祖讳超本贯江南庐州府合肥县太平乡建乙村人也,自明从事军营,属著边续,于洪武二十四年获受兰州卫右所百户职,次岁四月二十日遂居于城西三十里,即我陈管营之名所由来也。但又发现一家族民国三十年谱中有二代至五代先祖(该家谱系第十九世孙陈霞亭所写),即:始祖陈超;二代为陈谅(曾任浙江都司);三代为陈铭(任蒙古总兵官)四代为陈俊(任右军都督,后任钦差内官职);五代为陈英、陈雄、陈宣三弟兄。
在新中国成立前,陈氏家族有共同的祠堂,祠堂有自己的祠产,由家族中德高望重之人管理,家谱总谱平时即供奉于祠堂之中。可惜总谱在“文化大革命”中烧毁,而家祠亦同时拆毁,其位置在今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的西北角,附近庙沟街也有一家祠被毁。家祠之外,各支还有家祠,称为“家神堂屋”,而我五房“家神堂屋”在后庄,支谱平时就存放于此。在规定的日子,如清明、正月初一等,本族、本支之人皆聚于家祠,进行祭祖扫莫活动。特别是清明上坟烧纸时,一连三天,第一天是在老坟,第二天在各房之坟,第三天则是新坟。陈氏家族之祖坟直到建国初都一直存在,位置在今西固区牌坊路(因过去在祖坟中有一座牌坊,因而得名沿用至今),在五十年代初因修公路、铁路,祖坟被迁至小坪山。遗憾的是牌坊之碑丢失,我曾到小坪山找遍而未见,现存的只有九块碑(参考价值不大),其中乾隆时一块、雍正年间二块、嘉庆年间的六块。在祭祖活动的这些日子里,家族中成员的各种变故就登记在家谱上,谓之“上谱”。自“文化大革命”家祠拆毁后,家族观念也日渐淡泊,家谱亦散存于本族各家,多为本支中长子所存。时至今日,每到清明、正月初一,家族中人亦有对家谱焚香礼拜之俗。

现作对联:
木本水源报祖德

春露秋霜答宗功
注:全文敬书者为陈氏第十八世后裔,于公元2009年农历己丑年四月。

(责任编辑:陈致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陈为超

推荐文章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主办:陈氏后裔宗亲网 联系电话:18921807778 邮箱:1326637468@qq.com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陈良镇新陈北街 159 号
Copyright©2023 www.cshyzq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陈氏后裔宗亲网
赣ICP备13006826号-3 技术支持:陈小龙(义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