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状元系列之陈继昌

科举考试中把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叫作“连中三 元”。自唐迄清,漫漫1200多年,可考的状元 596人。而“三元”仅13人(一说12人,或云 14人)。清代立国267年,开科112次,状元114 人,而连中“三元”的仅2人。第一个是乾隆 四十四年(1779)的状元、长洲(今江苏苏 州)人钱荣;第二个便是陈继昌。

陈继昌是广西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广西地处西南边陲,自唐宋以来文化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临桂,为广西省会,不仅山水甲天下,文化也特别兴盛,仅清代这里便出了4个状元。陈继昌原名陈守壑,字莲史。曾祖父陈弘谋,号榕门,雍正元年(1723)第三甲第十二名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正一品。陈守壑的父亲陈兰森,乾隆二十二年第二甲第二十六名进士。陈家在临桂也算是名门望族。

陈守壑聪明好学,决心走父祖科举入仕之路。

嘉庆十八年,守壑参加广西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但在来年的会试中却落榜了。嘉庆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他又两次参加会试,皆不中。

但他没有气馁,更加刻苦地学习。

嘉庆二十五年,陈守壑第四次参加会试。

据说,此科会试的主考官是员尚书,他入闱时,梦见两广总督阮元来拜访,并赠貉裘领。主考官大人不解其意。而陈守壑在二月初九入场前的一天夜里梦见一个叫陈继昌的考中第二十二名,一个叫陆沅的考中第二十四名;而这个陆沅,也是他陈守壑。醒后, 陈守壑觉得这是神的启示,遂改名曰“继昌二月初九入场,陈继昌的号舍——考生考试的场所,是个单间房子——是22号,而隔壁24号的考生,则是陆沅。陈继昌大喜。

初九、十二、十五三场考试下来,陈继昌名列榜首,夺得会元桂冠。

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参加角逐的贡士共246人,名士济济。陈继昌学高一等,夺得第一名状元。

陈继昌成为清代第二个“三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

至此,那位会试主考官大人才恍然大悟:阮元字伯元,姓、名、字三者合起来,恰为“三元”,“阮”字偏旁为“陈”字之半;阮元总督两广,三元为两广人;貉裘则是翰林院官员的官服。而陈继昌也明白了:陆沅的“沅"字,水傍三笔,乃“三元”兆; “陆”字也得“陈”字之半,故梦中说陆沅也是他陈守壑。

当然,这两个梦都是无稽之谈。因为,连中“三元”极为不易,故有种种神话。历史上的“三元”大都如此,清代第一个“三元”钱某也有若干神话传说。

中状元后,按照惯例,陈继昌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他多次出任乡试考官,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江西按察使,山西、甘肃、江宁等地布政使。但非常遗憾的是,他既没有任何才气横溢的著作行世,也没有卓越岀众的政绩可言。

陈继昌的夫人是一个侍郎的侄女,颇具诗才。丈夫连中“三元”之后,她曾赋诗相赠,诗句有“独秀高惊天极柱,一枝青出桂林村”,把“陈三元”比作桂林的“独秀峰”,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至于“陈三元”本人更是非常狂妄。由于他"三元”及第之后,又曾“朝考"第一,故他外出巡视,总爱打着“四元及第"的牌子招摇过市。据说,他平时常用两方小印,一方刻有“生平不作第二人想”! 一方刻有“古今第十二人”!充分表现了他对功名的满足。

版权声明:
作者:陈克定
链接:https://www.cshyzqw.com/article/2022092017520.html
来源:陈氏后裔宗亲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