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状元系列之陈尧咨

 

真宗咸平三年(1000)状元是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

陈尧咨,字嘉谟。父陈省华娶妻冯氏,生三子;尧叟、尧佐、尧咨。陈尧叟是太宗端拱 二年(989)状元,陈尧佐是此年的进士。在兄长登科11年后,陈尧咨又大魁天下,时人以为荣。他中状元时,父兄并在京任职。

夺魁后,陈尧咨被授予将作监丞的.官衔,以此官衔通判济州(州治巨野,今属山东),即济州副长官。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著作郎仅是官衔;直史馆即入吏馆修史;三司(盐铁、度支、户部)都有勾院,掌管出纳帐目。不久,三司勾院合而为一,由 陈尧咨总领。擢为右正言,带此衔知制诰,负责起草制、诰、诏、令。奉诏担任殿试考官,因接受三司使刘师道的请托,从中提携他的弟弟刘几道,坐贬单州(州治单父,今 山东单县)团练副使。不久,授著作郎、光州(州治定城,今河南潢川)知州。寻复官右正言、知制诰,出知荆南(府治江陵,今属湖北)。改任起居舍人,判吏部流内铨,掌文官从初仕至幕职州县官的铨选、差遣等事。他破例起用寒门素士,受到真宗嘉奖,升任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旋即以龙图阁直学士、工部郎中的身份出知永兴军(军治长安、万年,今陕西西安)。长安地多盐碱,无甘泉。陈尧咨到任后引龙首渠入城,民人称颂。

在陈氏三兄弟中,老大陈尧叟果敢多智,老二陈尧佐文雅多才,而老三陈尧咨刚戾 傲物。母亲冯氏向以教子严厉著称,陈家富有,冯氏训戒儿子俭约。但陈尧咨根本不听 她那一套,靡侈无度。他自恃状元岀身,门第显赫,目空一切,放纵恣肆,不循法度。在永兴军任上,修建府第,出入列兵自卫,用刑惨急,常常致死人命。永兴军路转运使乐黄目因不堪他的欺凌而上疏辞官。

乐黄目的辞呈递上去后,真宗把陈尧咨调任河南(府治洛阳、河南,今河南洛阳)知 切到任不久,有入上疏弹劾他在永兴军的种种不法行为。他的兄长方受信用,真宗从 轻发落,将他削职徙郑州(州治管城,今河南郑州)。

但是,陈尧咨仍觉得受了委屈,悒悒不乐。

一天,兄陈尧叟进见,真宗问起陈尧咨,陈尧叟道:“尧咨怎知皇上保佑才能至此,还以为是受谗言遭贬呢!”于是,真宗降旨历数陈尧咨的种种不法行为,严加切责。陈 尧咨害怕了,惶恐称谢。

不久,召还,判登闻检院。凡吏民上书,都先向登闻鼓院投呈,如被拒绝,再投登闻检院。检院收到上书后,如事关重大,即日上达皇帝,否则五日一通进。他的龙图阁直学士一职也被恢复。旋因失职被降为工部员外郎。

这时,兄陈尧叟已病死,陈尧佐也因失职遭贬。老母冯氏不久也病故。陈尧咨与陈尧佐回家服丧。丧满,起用为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会灵观副使。出使陕西安抚缘边诸州县。事毕还京,升为右谏议大夫、知泰州(州治成纪,今甘肃天水),徙知同州 (州治冯翊,今陕西大荔)。进官工部侍郎,代理开封府(府治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知府,入为侖林学士,起草制、诰、诏令。

这时,已是仁宗赵祯坐天下了。陈尧咨是真宗朝状元,尽管他刚入翰林学士院,但仁宗为了优遇他,特诏他的位次在先他入院的蔡齐之上。蔡齐也是状元岀身,不过,晚陈尧咨15年。 '

不久,岀知天雄军(军治大名,今属河北),朝位在丞郎之下。陈尧咨不满,辞不就任。皇太后特以双日召见,敦谕他从命。陈尧咨不得己,就任。到任后,葺缮废坏已久的兵器;但驭下暴横,列士卒持大木棍侍前,吏民说话不中意,立加杖打。后以安国军节度使观察留后知郓州(州治须城,今山东东平),拜武信需节度使,知孟州(州治河阳, 今河南孟县南),徙知澶州(州治濮阳,今属河南),复徙天雄军。

再次到天雄军不久,罹病而死。仁宗诏赠太尉,谥曰“康肃”。

在陈氏三兄弟中,陈尧佐最有文才,他的诗词极佳,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陈尧咨也能赋诗弄文,如他出知永兴军时,父亲有别墅在长安,名曰“三桂亭”——陈氏三兄弟俱登科,陈尧咨赋《题三桂亭》一诗,诗曰:

“不谤六印满腰悬,二顷仍寻负郭田。.
当日用兄皆制羽,如今鸿雁尽摩天。
扶疏已问新栽柳,清浅犹寻旧漱泉。

大尹今来还又去,夕阳旌施复翩翩。”

诗中也流露出自负高傲之气。但在陈氏三兄弟中,他最缺文采。他超越二兄之上的,是射技。他的射术极高,以钱为的,一发命中钱孔。时称他的射术当世无双,他也颇为自负。一天,他在家院射箭,有个卖油翁负担而立,睨视着他,久久不离去。见他十箭命八、中九,微微地点头,仅此而已。陈尧咨不满,道:“你也懂射术?”卖油翁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手熟罢了。”陈尧咨怒吼道:“你怎敢小视我的射术?”卖油翁说:"你看我酌油就知道了。”拿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圆形方孔钱盖在葫芦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盛油倾沥而下,从钱孔穿入而钱不沾。他表演完后说:“我也没什么,也只是手熟罢了。” 但是,冯氏却很不喜欢儿子弯弓射箭,认为有辱状元的身份,屡加训斥。陈尧叟、陈尧佐都擅长隶书,在这个方面,陈尧咨不逊兄长,他的隶书也极佳。

版权声明:
作者:陈克定
链接:https://www.cshyzqw.com/article/2022092009489.html
来源:陈氏后裔宗亲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